2025-03
新闻来源: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浏览次数:日期:2025-03-26
提要: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 ‘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是摆在国有企业面前的一个永恒课题。中铁四局市政公司,作为一家具有红色基因的国有企业,多年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大力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持续探索国企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新模式,把新时代党的建设新任务、新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一、背景介绍
中铁四局市政公司共有员工1532人,党委下设41个基层党组织,党员456名。为持续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扎实做好新发展格局下党建工作,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2020年,在总结提炼区域党建、联合党支部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公司党委以服务企业生产经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局率先创新“党建联盟”载体,提升了四局“市政党建”品牌知名度,点燃了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公司连续两年荣登“中国中铁三级专业工程公司20强”,企业营销额、营业额年年超额完成局下达任务,持续刷新历史记录。
二、主要做法
(一)画出联建共建“同心圆”,激活资源共享“内驱力”
日常工作中,公司党委积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不断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一是聚焦主责主业,创新党建载体。2020年5月,景德镇陶文旅集团党委、中铁四局集团党委在陶溪川项目工地成功举办“高扬党旗 建功瓷都”党建主题活动,双方单位党委书记分别代表双方企业党委签订了局首个《党建联盟》协议,并成立了“景德镇陶溪川二期项目党建联盟”。随后,在总结该党建联盟经验的基础上,公司党委持续指导10余个项目成立了党建联盟,搭建了党建联盟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品牌化联动平台,构建了上下互通、内外交融、共建共享的开放性党建工作“大格局”,形成了生产经营管理同频共振、互融互促的“共生力”,唱响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市政红”。其经验做法被《中铁党建》采用,提升了“四局市政党建”品牌知名度。二是加强阵地建设,激发党建活力。党建联盟成员单位按照“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事务共商、互联互动、共创共赢”的工作机制建立共建工作计划、工作例会制度,组建联系小组,推动联盟共建工作有序开展。坚持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定期召开党建经验交流会,分享基层党建、文化建设、党风廉政、群团工作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不断提升党建联盟整体工作水平,凸显联盟工作的成效、优势。坚持发挥联盟纽带作用,签订党建融合共建协议,制定党建联盟活动推进表,建立党建共同体联络员、联席会议等制度,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活力,进一步推动基层党建与生产经营互融互促。三是坚持党建引领,做强红色引擎。公司党委坚持把党建联盟工作作为统领项目建设的“导航仪”,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项目管理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劳动竞赛等载体,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和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不断掀起施工生产大干高潮;坚持深入开展建“党员先锋岗”、创“红旗责任区”、党员亮身份承诺等活动,充分发挥项目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围绕项目施工生产中心任务,联合业主及地方单位广泛开展党建联盟启动仪式、集体婚礼、送清凉、捐资助学等系列活动。通过系列活动的共建共享,显著增强了党建联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效汇聚了广大党员群众的工作合力,进一步扩大了四局党建品牌的影响力。
合肥供水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正亚与中铁四局集团业务经理、安徽区域指挥部指挥长汪志成为众兴水厂项目党建联盟揭牌
(二)下好党建引领“先手棋”,促进生产经营“战斗力”
公司党委坚持树立“党建和生产经营一盘棋”的发展理念,将激活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把滚动发展、均衡生产、安全管理、落实国家战略等作为党建联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共抓共建迈向新台阶。一是融入经营管理,实现滚动发展。紧扣生产经营中心工作,深化党建联建、党建联盟等载体,每年组织开展1-2次大型党建活动,与业主、政府、地方单位共建大党建格局。优良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履约能力,特色鲜明的党建活动,使党建联盟在铸魂、育人、塑形上的作用更加突出,在助推施工生产、促进区域市场滚动发展上的作用更加明显。公司通过“以干促揽、揽干结合”的方式,实现企业营销额、营业额持续刷新历史记录。二是融入施工生产,快速推进任务。各项目党建联盟广泛开展创先争优、创岗建区、党员精品工程、党员岗位能手、业务标兵等活动﹐有计划地安排素质高、作风好、业务精的党员干部到急难险重岗位实践锻炼,让鲜红的党旗始终在企业改革发展的潮头、项目热火朝天的工地高高飘扬。建设者们充分发挥着“勇于争先,永不满足”的企业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战斗”作风。三是融入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深入开展“小改小革”和“万众创新”活动,努力实现施工过程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激发广大员工的创新创效热情。陶溪川项目应用发泡陶瓷、3D手工陶土砖等新材料,既环保节能,又更好地展示了工程外观形象。陶瓷博览中心项目利用BIM视频漫游对结构主体全方位展示,提前7天实现主体结构全面转序作业。该项目BIM成果荣获第三届“智建杯”智慧建造创新大奖赛金奖。
(三)唱响实事联办“协奏曲”,增强服务发展“引领力”
公司党委坚持“党建就是生产力”理念,深入推动党建与生产相融合,不断拓展“红色朋友圈”,持续激发基层党建活力。一是聚焦素质提升,提升安全感。公司党委结合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坚持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群众工作优势、服务管理优势,不仅仅将外协队伍视为简单的利益组合,更是当作合作共赢的伙伴,并肩作战的兄弟,血脉相连的家人。选齐配优党群工作协理员,加强与协作队伍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协作队伍人员思想动态,做好心理疏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党建联盟项目党组织先后组织开展劳动竞赛、党建主题活动暨“百日攻坚”行动动员会、农民工技能大赛等活动,引导新时代产业工人树立“知识和本领能改变命运”的观念,促进企业生产任务的快速推动。二是聚焦暖心工程,提升获得感。池州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组织召开的“面对面、心连心、办实事、解民忧”民主征询会,现场解答居民们提出的问题,让居民亲身参与、了解、监督工程建设过程,既展示了企业党建联盟品牌形象,吹响了老旧小区改造建设的冲锋号,又统一了全体参建员工干好民生工程的共识,赢得了社区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央视新闻对该项目进行了报道,并滚动中标了2022年老旧小区改造、皖能电子信息产业园、2024年主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三是聚焦服务延伸,提升幸福感。公司党委坚持以“微服务”撬动“大民生”,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每年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党员领导干部、青年志愿者用实际行动保护绿色生态,共建美丽家园;“市政朝阳”志愿服务团队的志愿者们前往敬老院探望老人,送上生活和文娱用品,并陪伴老人们过集体生日,向他们表示祝福和问候,展示了央企的使命担当;部分项目党建联盟组织志愿者为高考考生及家长免费发放矿泉水、口罩、藿香正气水等物品,并协助交警考场交通,用真诚服务为考生加油鼓劲。
“学贯二十大 争当领军人 建功在众兴”党建主题活动
(四)打好业务比拼“擂台赛”,凝聚优势互补“向心力”
公司党委通过强化思想引领,提升政治素质,弘扬专业精神,培育优良作风,建设了一支关键时刻听指挥、拉得出,危急关头冲得上、打得赢的党员干部队伍,有力推动了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开展培训,提升能力素质。各项目党建联盟充分发挥“统”和“牵”的引领作用,通过对标学习、岗位培训、邀请专家学者、业务送培等方式,协同联建单位开展技术攻关、施工生产、党建共建、群团工作等方面的互帮互学活动,积极创建学习型项目部,培养知识型人才,引导广大员工在学习中储备技能、不断进步。二是凝聚共识,汇聚青春力量。公司党委以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着力实施“思想引领、强基固本、建功兴业、青年成才、活力提升”五大行动,扎实开展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工程,引领青年在奋斗中逐梦前行。先后选树了“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郑蓓蓓、中国中铁首届“向上向善好青年”郭明威、中铁四局“杰出青年”陈晨等优秀青年党员,营造出全员学先进、比先进、争做先进的浓厚氛围。三是选树典型,发挥引领作用。公司党委在做好党建“有形”的同时,主动进行新闻宣传,实现党建“有声”,2023年各类媒体用稿近1400篇,中央级媒体用稿85篇,扩大了企业知名度、美誉度。公司党委尤为注重典型人物宣传,做到报纸网络有名、电视有影、广播有声,选树了“安徽好人”乡村振兴干部郑加卫、局创效功臣陈宏华等人的先进事迹,使企业价值观“人格化”、项目文化“典型化”,以个体的闪光点折射整支队伍的精神风貌和良好形象。
三、成效
通过党建联盟,有效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内促企业管理提升、外塑企业良好形象,初步形成了以下几点成效:
1.推进深度融合,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强化了与业主、地方政府的联动,为企业生产经营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氛围,向社会呈现了“勇于争先、永不满足”的铁军风采,既擦亮了四局党建品牌,也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滚动发展,为把市政公司建设成为局生态环保和城市建设领军企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2.加强队伍建设,增强了党组织的引领力。通过基层墩苗磨炼、中心工作锤炼、急难险重任务历练,为实干者创造“有作为才有地位”的干事创业环境。通过开展创岗建区、党员突击队、志愿服务队等活动,激发党员在履职尽责和攻坚克难中奋勇争先、担当作为,使党员成为带领群众谋发展、干事业、树正气的“楷模”。
3.深化群团建设,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秉持“发展为了员工、发展依靠员工,成果惠及员工”的宗旨理念,推进党建“带工建、带团建”整体水平提升。完善帮扶长效机制,积极开展“送清凉”“送温暖”“金秋助学”、缘份天空、集体婚礼等活动,持续提升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开展“青年技能大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工程,创立“市政朝阳”青年志愿服务队,引领青年在奋斗中逐梦前行,凝聚起企业发展正能量。(杨扬、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