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
新闻来源: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浏览次数:日期:2024-04-22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景德镇等你。”一个烟雨蒙蒙的天气,我们五位见习生来到了这里,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这句话语。——题记
中国陶瓷博物馆主体建筑隐在两山之间,正立面外形中间圆形建筑仿佛一件精美的陶瓷器,两侧建筑如一双大手在拉坯成型;玻璃幕墙外钢护网呈冰裂纹状,与陶瓷裂纹釉相似;整个建筑平面从空中俯瞰,犹如一架水车在运转。主体建筑共有7层,馆内将景德镇1800余年瓷业薪火相传的完整发展历程按年代顺序布展。如果说瓷器是景德镇的一页页故事,那么博物馆就是景德镇的故事书,诉说着“瓷都”的过去与现在。
踏入景德镇陶瓷博物馆,就如同踏上一段数千年的陶瓷文化之旅,一步一风景 一景一陶然。馆内展出涵盖了景德镇各个时期的经典器物,虽难以完全,却是能透过每一个展厅,窥见时代变迁留在瓷器上的印记,听到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回响。能深刻地感受到中国陶瓷艺术的光华与风采,彰显了千年来匠人们的精湛技艺与巧思,从中细细品味中国传统艺术和工业化的完美融合与充实内涵。
讲解员以“瓷都、瓷业、瓷器、瓷人”为要点,向我们描绘出一幅“两千年冶陶史,一千年官窑史,六百年御窑史”的历史长卷。五代时期创烧了胎釉洁白的白瓷和“莹缜如玉”的青白瓷,成为江南地区最早烧造白瓷的城市和全国最早烧造青白瓷的地区之一;元代,不仅发明了“二元配方法”,还利用波斯的钴料烧制了优雅的青花瓷;明代,成功地创烧了鲜艳的五彩瓷和华丽的斗彩瓷;清代进一步发展和创新,釉上彩瓷新增了色彩丰富的珐琅彩瓷和色泽柔和的粉彩瓷;雕塑工艺至清代已十分成熟,从一般的手工捏制发展为圆雕、堆雕、镂雕、浮雕等各种成型工艺。这里不像其他景点有明媚的阳光,花草的芬芳,只有玻璃箱内的展品向我们展示时间的流淌。静默的陶瓷被人们摆成了立体的历史书,青花的淡雅、五彩的绚丽、斗彩的繁复、珐琅的沉稳。以瓷代纸,釉彩为墨,装订成了我们这些小白的指导册。
听着循循善诱地讲解,思绪飘回去年七月的那天傍晚,带着对未知的好奇和对未来的憧憬,踏入了这个陌生的城市。看到王鹏书记等一众同事来接我们时,使我产生了过年回家的错觉,那种温馨,那种亲切。是他在第一时间把“扎根在瓷都,奉献在瓷都,成长在瓷都,建功在瓷都”的理念传输给我们。王书记就像是一本厚厚的“指导册”,用他丰富的人生经验和职场智慧,为我们指答疑解惑。在过去的大半年,如果说项目经理吴道前是我们业务上的指路明灯,那么书记就是我们放手施为有力的后勤保证。我们逐渐融入了这个城市,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到项目时主体结构已经做完,刚刚开始二次砌筑。由于项目的特殊性同事大多是同龄人,彼此之间没有代沟,大家一起疯玩闹笑,互相学习。直到年底验收交付,见证了楼房“羽翼丰满”的同时也见证了自己的“蜕变成长”。
一部陶瓷史,半本景德镇。景德镇以悠久的制瓷历史,完备的瓷业体系,精湛的制瓷技艺,至精至美的陶瓷作品享誉世界。但无论如何青花瓷都在书中占据了独特的一角。青花瓷始于唐而盛于元,这也是瓷器化小巧为豪迈的变流。高雅的青花丰满而不缭乱,鲜活而不古板,把瓷器推向了一个顶峰。“一家样式雷,半部古建史”作为同样具有悠久传承历史的建筑业,也有着属于自己的“青花瓷”。时间划到清代,我国古代建筑技术达到巅峰,颇为有名的当属专为皇室所用的圆明园。因为不断布局、设计和建设中的圆明园是充满无穷魅力的。这里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融入了西方园林建筑。在中国几代能工巧匠的努力下,这座皇家园林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持续建造,成为当时这个世界上无与伦比的超级园林,傲视天下。这是清国国力最为强盛的年代,雷氏家族生逢其时,脱颖而出。不仅为之倾注了全部心血,更展现出中国工匠传承千年的过人才华。皇家园林的建造不仅遵循一套相对固定的机制,还具体到风水地形以及个人喜好的考量,需要具备极其高超的建筑组群空间布局能力,这对皇家建筑设计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雷氏家族在勘探地形时用抄平法绘制的平格图与现代地形勘测制图方法逻辑一致,而他们为了给皇上预览制造的烫样也可以被视为现代沙盘的前身。工艺的发展并非简单的淘汰,而是继承前人基础不断创新演变的迭代。雷氏家族所展现的技法不仅改进了施工工艺,也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皇家园林的建造,不仅是一项技术工程,更是一次文化传承。雷氏家族以其卓越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史籍记载“陶工、匣工、土工之有其局;利坯、车坯、釉坯之有其法;印花、画花、雕花之有其技。秩然规则,各不相紊”。这与现代工程管理中的分工明确、规则严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来冒昧地“翻译”一下:工程部负责测量、交底、检查;安质部负责教育、监督、警戒;物设部负责采购、质检、维修。这种各司其职,井然有序的工作方式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至于最后一句不禁让人联想到吴经理对我们的教导“工地所见之处,皆有章法”。陶瓷工艺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施工行业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加耀眼。
上世纪70年代,皖赣线的修建使得中铁四局与景德镇初次相遇。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局乘着建筑业飞速前进的列车日益壮大。2017年以更雄厚的实力再次进入景德镇市场,秉承着“勇于争先,永不满足”的企业精神,铸造了一座座精品,完成了一个个奇迹。让我们再次回到陶瓷与施工的交汇点上,瓷器就像是工地的缩影。我们何不遵循陶瓷演化的轨迹,探寻施工发展的脉络。以项目建设为熔炉,借延绵千年的窑火,塑土成型,浴火成器,磨炼己身,精进技艺。
正如去年国际博物馆日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主题“瓷行天下,贸连全球”所表达的那样,景德镇是一座开放的城市,自古就是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陶瓷艺术早在16世纪就传入欧洲,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数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中国文化对外交往的一张名片。至今,景德镇仍然绽放出无穷魅力,秉持着“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精神,融汇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艺术风格,成为匠人们的梦想之城。正如陶瓷工艺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壮大,施工行业也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走出博物馆,烟雨依旧朦胧,而我们的内心却已有了明确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中国青年才会有力量,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才能充满希望。”我们生逢其时,肩负重任,我们将带着“景德镇青春的故事”,继续我们的人生探索之旅、职业生涯之路,学习传承瓷都千年技艺,要弘扬中铁四局争先文化精神,在工作中锤炼自己、锻造自己,直至“塑土成形,浴火成器”。
因为,我们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些深深烙印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印记,才是我们中国青年最宝贵且最需要赓续传承的精神财富!(供稿人:王弘扬)